第264章 0259【狀元王爺】
- 最新推薦:
- 修羅君王姜雲姜月柔
- 逍遙兵王
- 陳軒秦飛雪
- 蘇莫至尊武魂
- 不死戰神
- 狂武神帝
- 重生1991
- 上門狂婿韓三千蘇迎夏
- 遮天記
- 傲世丹神沈翔蘇媚瑤
- 終極全才
- 慶餘年
- 貞觀大閒人
- 偷香
- 重生之民國元帥
- 盛唐神話
- 明天下
- 武帝之天龍八部
- 宰執天下
- 大明最後一個太子
- 岳旗飄揚
- 錦衣夜行
第264章 0259【狀元王爺】
熟鐵炮無法直接澆鑄,別說宋代了,明代都不行。
明代澆鑄的鐵炮,要麼是生鐵炮管再加箍,要麼是內層熟鐵外澆生鐵。
朱銘每天都去冶鐵場蹲兩個小時,跟工匠一起研究嘗試,最後只能宣布失敗。
就一句話:爐溫不夠!
宋遼金已採用高爐冶鐵,而且屬於改進版高爐,但爐溫通常在1200度左右,再怎麼努力也就1300度。
想要澆鑄熟鐵,還得繼續提升爐溫。
朱銘知道可以通過熱風爐解決,但具體怎麼搞,他還毫無頭緒。
那就先造鍛炮。
鍛炮有兩種方式——
一種把鐵條豎直排列,外面一層一層加鐵箍。
整個過程,類似箍桶,大航海時代的歐洲鐵炮,基本都是這樣用鍛鐵箍出來的。缺點是氣密性極差,而且比較容易炸膛!
另一種是中國明代的鍛炮,用熟鐵敲打上萬次,直接鍛打成鐵板,然後敲成四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弧度的鐵卷。再將鐵卷鍛包成圓筒,將一節節鐵筒冷鍛錘接,用鐵條去填補縫隙。
這種鍛炮方式,雖然人工成本提升,但氣密性大大增強,沒那麼容易炸膛。而且所需炮箍減少,甚至可以不要炮箍,炮身重量大大降低。
朱銘當然選用第二種,上萬次敲打成鐵板的工序,可以先用水力鍛錘,再以人工進行修正。
虎蹲炮的炮身很短,打一個圓筒即可,不須多個圓筒拼接。只將兩個半圓,冷鍛成一個圓筒,外面再加幾道箍固定。
水輪機還在製作當中,朱銘讓兩個鐵匠手工打造。
第一門虎蹲炮,兩個鐵匠打了30多天。這是熟練度不夠,還能慢慢提高速度。
按明代的文獻記載,一門普通將軍炮的鍛造,只需十名熟練工匠製作40天。而虎蹲炮,工期短得很,可以大量製作。
朱銘製造虎蹲炮的最終目的,是訓練戚繼光的三迭陣。
這是一種在北方使用的,大型多兵種混合軍陣。
其基礎還是鴛鴦陣但狼銑和盾牌都不要了,改為火槍和弓箭。還配套有戰車防禦騎兵,接敵之後,先用海量虎蹲炮攻擊,接著用火槍和弓箭輪番射擊。
遠程火力就有好幾撥,一輪一輪不間斷,當時的蒙古騎兵,還沒沖至車陣就得崩潰。
步兵多為騎馬步兵,實在不行騎騾子亦可,另外還配置有騎兵部隊,突出一個「機動化」,可追擊收割及快速行軍。
戚繼光的這套三迭陣,沒有什麼赫赫戰功,因為自打創立出來,蒙古騎兵就不敢南下了。轉而跑去霍霍東北,倒是讓李成梁猛刷戰績,蒙古人寧願給李成梁送人頭,也不願面對戚繼光的三迭陣。
現在朱銘基本確定武器製作思路:
生鐵用來澆鑄大口徑鐵炮,由於實在太過笨重,多數用來放在城頭防禦,少數拖出去做攻城炮。
熟鐵用來鍛造虎蹲炮。
灌鋼用來打造兵器和盔甲。
後面兩個,都會配置水力鍛錘,有效節省人力成本。
接下來,就是顆粒化火藥,朱銘打算開春雪化之後再搞。
「諸君,共飲此杯!」
除夕那天,州衙後宅極為熱鬧。
不僅白勝、張鏜、李寶、鄧春、石元公等人,帶著家屬來朱銘府上慶祝,就連屠申等冶鐵場高層,也被朱銘請來春節聚會。
算上眾人的老婆孩子,足足坐了六桌。
「俺敬相公一杯,來年萬事皆順!」石元公舉杯站起,他的話裡有話。
朱銘笑道:「彼此彼此大家都順。」
錢琛也來敬酒:「活了半輩子,也不如去年痛快,跟著太守做出好多事情。」
朱銘說道:「陛下賜了六百張度牒。能者多勞,開春之後,還要請錢兄拿去江南售賣,順便再買點硫磺、硝石回來。」
「保證不負所托!」錢琛大笑。
李寶跟著也來敬酒,他日子過得頗為舒服。有差事的時候,就給朱銘辦事,沒差事的時候,府上有好多漢子可以切磋武藝。
在觥籌交錯之間,政和七年翻篇了。
公元1118年,史書往往寫作重和元年,但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卻只知道有政和八年存在。
因為重和這個年號,是宋徽宗感覺諸事不順,在年底才突然改元的,意思是「和之又和」。但改元僅三個月,就再次改元,也不曉得是啥原因。
……
在新年的正月,遼國與金國議和。
雙方都打不下去了,沒別的原因,就是缺糧而已。
遼東大亂,匪寇四起,甚至掠人充飢。
遼金雙方,一邊剿滅賊寇,一邊進行和談。遼國需要舔傷口,金國需要消化新占地盤。
奸臣王黼,晉升尚書左丞(副宰相),蔡京感到壓力山大。
二月雪化,朝廷公文下發諸路,全國酒稅大漲,謂之「添酒錢」。
宋朝使者馬政,帶著遼東漢人高藥師,坐船渡海去跟金國接觸。
他們半路遇到金兵巡邏,連句話都不敢說,嚇得直接逃回山東。還謊稱已到蘇州(大連金州),金國不願搞外交,差點把他們殺了。
宋徽宗大怒,讓童貫全權負責此事。
三月,科舉。
金州舉人全軍覆沒,一個進士也沒考上。
洋州卻又出了個進士,令孤許考中第三甲。
消失三年的李含章,也回來參加科舉,吊車尾考中第五甲。按照籍貫,他屬於淮南士子,跟漢中這邊沒啥關係。
當然,傳臚唱名之前,他們都不知道自己的甲第。
「令孤兄,恭喜恭喜!」李含章笑道。
令孤許滿臉微笑:「同喜,同喜。」
兩人還在殿前排隊,說起在洋州的舊事。
令孤許突然問:「聽聞可貞兄去投軍了?」
李含章搖頭感慨:「做了大半年軍官,一言難盡,不提也罷。反正也不是什么正式武職,乾脆辭了回家苦讀,這回總算是考上了。」
令孤許低聲道:「可貞兄聽說沒有,今年嘉王趙楷也有參加科考。」
「莫要多言。」李含章連忙提醒。
殿前開始鳴鞭,眾人立即閉嘴,老老實實排隊聽候。
一系列程序之後,終於開始唱名:「新科進士第一人,開封府趙楷!」
聲音傳出,全場死寂。
七百多個新科進士,全都傻乎乎看著前方,目視17歲的嘉王趙楷進殿。
十七歲,皇子,狀元。
這三個詞語組合起來,誰信誰傻瓜,沒有作弊才怪了!
皇子參加科舉本來就扯淡,還特麼才十七歲就中狀元,把天下士子當傻子糊弄呢?
文武百官站在大殿中,眼觀鼻,鼻觀心,都在裝死,只當啥也不知道。
「狀元莫走,立於殿下。」宋徽宗提醒道。
唱名繼續:「今科進士第二人,成都府王昂!」
這位是王珪的侄孫,出自蜀中王氏。
宋徽宗見二人並立,遂言道:「皇子科舉已是違制,再做狀元恐惹非議。朕再三思之,擢王昂為進士第一人,降趙楷為進士第二人。」
都這麼搞了,居然還特麼要臉,臨時把皇子變成榜眼。
狀元王昂授予秘書省校書郎,榜眼嘉王趙楷沒有授予官職。
「今科進士第三人,饒州張燾!」
張燾的父親張根,是淮南路轉運使。
這個倒沒引起什麼爭議,因為張根的名聲極好。
張根很快就要因為抨擊花石綱,被宋徽宗貶去收酒稅。然後繼續噴常平新法害民,再被皇帝扔去做團練副使,徹底變成啥權力沒有的散官。
而張家的祖上,對國家亦有大功。
張潛兄弟五人,其中四人考上進士,只有張潛不願參加科舉。他在家中熟讀各類雜書,從《神農書》中發現膽礬煉銅法,實驗改進之後讓兒子獻給蘇轍。
從此,北宋有了濕法煉銅技術,徽宗朝的全國銅產量,超過15%來自膽礬煉製。
等到南宋丟失北方銅礦,全國85%的銅產量來自膽礬煉銅。
而且,張家還在繼續改進煉銅法,是上饒那邊的超級富豪。
唱名結束,令孤許得到官職,被扔到江西做校長。
至於李含章,暫時沒有授官,須得繼續考關試。他爹還有些人脈,估計關試沒問題,至少不會在京城苦候實缺。
新科進士們從東華門而出,全城百姓追捧圍觀但他們的表情都很複雜。
令孤許被請去李含章的租屋,進門便說:「簡直豈有此理,從沒聽說過皇子還能考狀元!」
「莫要高聲,」李含章壓低聲音,「這事非俺們能議論的。」
令孤許雖把聲音放低,卻依舊難掩憤怒:「科舉取士,天下極大事也,豈能視之為兒戲?聽聞嘉王還不滿十八歲,他真能考中狀元嗎?依俺來看,怕是進士都不夠格,從頭到尾都有人泄題,或許還有人幫忙捉筆操刀。」
李含章當然也憤懣不已,他苦讀那麼多年,好不容易考了個五甲進士。
趙楷倒好,以皇子身份違規科舉,一下子就中個狀元。
甚至還有人幫忙洗地,說是皇子瞞著大家,悄悄去報名考試的。這糊弄鬼呢?
皇子如果參加考試,得開封府尹蓋章通過,還要送去禮部審查,主考官那裡也要覆核身份。這三道程序,是怎麼繞過去的?
從上到下,全都在幫著嘉王趙楷作弊!
不止李含章和令孤許,今科進士們都在議論。那些沒考上進士,還沒離開京城的士子,更是氣得火冒三丈,感受到開蒙以來的最大侮辱。
第264章 0259【狀元王爺】
html|sitemap|shenma-sitemap|shenma-sitemap-new|sitemap50000|map|map50000
0.0183s 3.69M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