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39章 不忘初心,佛門收稅
- 最新推薦:
- 重生八零,二嫁硬漢老公寵斷腰
- 玩家重載
- 九星毒奶
- 都重生了,孫子還當備胎
- 驚悚旅遊團[無限流]
- 全球冰封我打造了末日安全屋
- 醫道無雙陳飛林秋涵
- 寶貝乖我服軟,傲嬌盛爺淪陷了
- 詭舍
- 《團寵之蔣家小女會仙法》
- 全職法師:開局用暗影捆綁穆寧雪
- 奮鬥在紅樓
- 盛唐神話
- 超級兵王
- 第三帝國之鷹
- 大明文魁
- 超品相師
- 三國之袁家我做主
- 漢兒不為奴
- 大清隱龍
- 鐵骨
- 錦衣春秋
第939章 不忘初心,佛門收稅
「金人慷我之慨,援遼國天災,收攏流民,收買人心……」
「又擄掠趙宋宗室臣子,終至國境,可謂雙喜臨門……」
「諸位卿家以為如何?」
明德殿內,李彥坐在御案後,淡然地放下奏本。
群臣沉默,氣氛壓抑。
都督府一方,盧俊義率先開口:「漣水軍一敗,俘虜至今還未救回,那時被收繳的糧草,又被金人拿來做人情。」
「那窮困之地,積貧之民,有了米糧居然不自己儲備,反倒援助遼國,更為原來凌虐他們的天祚帝爭臉,說實話初聽此言,我都不敢相信!」
「如此忍辱負重,我等做不出來,能做出這等事的,實為心腹大患!」
花榮和時遷也點頭,目光凝重。
中書省一方,蔡京開口道:「天祚帝昏聵,坐視女真崛起,但終究是遼國君主,名正言順,如今我方要除,金人要扶,恐怕還是金人更加占優……」
朱武道:「我等更無法改變的事實是,女真本為遼屬,與草原各部落關係密切,若要給那些族群選擇,自然是投靠女真,而非我漢人。」
吳用則道:「人心易變,貪婪不足,金人此次雖為雪中送炭,然他們的糧食並不能供給遼地全族,若是收買人心,定然只顧及東京道一地,此事或可利用,在中京道、上京道、西京道內宣揚……」
不過他旋即又否定了這條計謀:「還是不妥,善名罵名都是名聲,金國目前急需揚名,吸納遼人投奔,不可為其揚名!」
群臣探討起來。
或許是遼國和趙宋打得太順,燕廷還沒有這種見招拆招的感覺,雖然頭痛,但又有種興奮之感。
李彥同樣是這麼覺得。
歷史上遼國對待女真崛起,耶律延禧犯的一個大錯,就是沒有聽從蕭兀納徐而圖之的諫言,妄圖一戰定勝負,七十萬對二萬,自以為優勢大大滴在我,結果被打得近乎全軍覆沒,反倒是一戰註定了亡國滅族的下場。
在綜合國力占優的情況下,其實愈發急不得,一旦礙於大國顏面,犯了操之過急的大忌,就會給予對方機會。
而金人無疑擅於抓住機會。
或者說,但凡在逆境中崛起的部族,都是在粗衣簡食中磨出來的,在血火戰場打出來的,在馬背上搖出來的,這樣的民族在崛起的過程里,只要抓到一個機會,都可能逆風翻盤。
有鑑於此,李彥對待中樞的軍事把控,分為兩步走。
第一步,對待金人,生出真正的重視。
第二步,對待金國,不指望速速滅國。
如今第一步已經走完,雖然付出了漣水軍傷亡的代價,第二步開始提上議程。
待得群臣商議之後,李彥開口:「天祚帝不識好歹,一味袒護奴族女真,外交上繼續責問,言辭再激烈些,營造出他對外罵不還口的形象,讓遼國上下感到恥辱。」
「另民間商賈若是出於道義,援助遼人,當予以鼓勵,尤其是援助奚族,奚王回離保遣子而來,言明遼帝不公,字字泣血,奚族的命也是命啊,商人若是低價售糧,朝廷嘉獎……」
說到這裡,李彥神情愈發嚴肅:「南方也有州縣受災,別光顧他國之事,國內的老百姓才是第一位,賑災是重中之重,放在首位!」
中書省、戶部、吏部趕忙領命:「是!」
燕國如今還談不上完全的國泰民安,任何改朝換代之後的損傷,都不是那麼容易平復的,尤其是南方,許多州縣都是受兵災嚴重,百廢待興。
所幸如今四方歸順,軍事支出遠比趙宋要少,國庫充盈,一旦農耕王朝願意為民賑災,是遊牧和漁獵民族遠遠比不上的,燕國在保證國內的同時,完全有餘力將米糧支援中京道的奚族,助其渡過難關。
李彥加以總結:「金人妄圖在賑災上施加影響,看似高明,實則可笑,燕國國力強盛,反觀金人連高麗王國都無法真正統治,拿什麼跟我們抗衡?日後但凡與之較量,都可以比拼綜合國力,此乃以己之長,克敵之短!」
群臣思路愈發清晰,齊齊躬身:「遵王命!」
具體的事宜,李彥從來不操心,定下整體戰略後,讓各部實施,不過此次還留了兩人:「吳右丞與時都督,留一下。」
吳用和時遷留下,就聽這位問道:「燕京目前最大的佛門寺院,是哪一家?」
時遷有些奇怪,吳用則不假思索地道:「回稟殿下,是憫忠寺。」
李彥眉頭微揚,燕京憫忠寺,是後世的北京法源寺。
據說這座寺院,最初是李世民為紀念東征高句麗的死難將士,在那時的幽州城內建造,寺還沒有建成,唐太宗就駕崩了,後來經李治、武后降詔,於武則天執政的萬歲通天元年建成,前後歷經五十一年。
時遷也記起來了,這座寺院確實是目前京內香火最旺的,卻依舊不明白為何突然提起:「殿下之意是?」
李彥道:「金人信佛麼?」
時遷對於敵人的情況了解得異常清楚,立刻道:「不信佛,他們崇信的還是草原部族原始的薩滿教。」
在遼國佛教盛行的氣氛中,女真依舊不信佛,也能看出在遼國混得有多差,李彥微微一笑:「我若要金人開始信佛,可有辦法?」
時遷凝眉道:「這恐怕有些艱難,殿下以前教導過我們,塞外民族信奉宗教,是處於生存的需要,女真人生活在窮山惡水之間,符合薩滿教義,佛教除了苦行派系,並無共通……」
吳用同樣在歲安書院裡進修過,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問題:「高麗王國是極為崇信佛教的地方,女真如今滅高麗,立金國,如果他們吸納了高麗的文化,那自然會崇信佛教,如果他們依舊故我,那說明現階段外來的文化難以影響……」
李彥讚許地點了點頭:「不錯!」
女真歷史上信佛的轉折點,具體在哪一年沒有記錄,但大致上可以判斷,正是先消化了遼國的基業,繼承了遼國盛行佛教的風習,南下又受到了宋地佛教的影響,皇室與貴族自那時起開始崇信佛教。
金太宗完顏吳乞買,就於內廷供奉佛像,又迎旃檀像,安置於燕京憫忠寺中,每年設會、飯僧,這座寺院甚至還做過一次進士的考場。
統治者信仰宗教,都有需求,從這個時候開始,薩滿教那一套就不適合女真人了,自然會被拋之腦後,引入更為適合上層統治的佛教。
但現在的問題是,女真人還沒有那個條件拋棄薩滿教,改信佛教。
所以李彥才特意提出。
對待敵人,就是要引導他們做出違背規律的事情,才能製造出更多的取勝之機。
吳用知道這位的態度,有效仿唐朝向佛門收稅,但未能最終執行的宏願,早早就領命觀察佛門,立刻從腰間取出奏本:「殿下,臣以為若要金人信佛,先要肅清國內佛門亂象,有《僧侶考選詳規》,還望殿下一覽。」
「好!」
李彥露出欣賞,這是蔡京的習慣,將奏本隨時準備妥當,吳用和朱武近朱者赤,開始向宰執重臣上靠攏了。
展開後細看,更是微微點頭。
沒有一上來就收稅,而是先規範僧侶。
僧侶的考選規定三年一次,對於童僧,以《法華》《心地觀》《金光明》《報恩》《華嚴》五部經書的談誦為試課,合格才能為僧,成年僧人,則以經、律、論三部課試,學行優異的,敕加種種名德稱號……
制定僧官制度,專事統理僧眾的威儀律行,及處理教團內部的訴訟事件,名剎設僧正、都綱、維那,普通寺院可擇其一,三年一任……
禁僧尼和朝貴來往,要求僧尼隨俗拜父母及奉行喪禮……
規定僧人度蓄弟子的限額……
李彥一條條看下來:「部分可議,整體上佳!」
他不喜歡佛教,但也不主張滅佛。
一來是真的滅不掉,二來信仰的事情,不能極端到「我信的,你就必須信」,也不能走「我不信的,你就不能信」的路子。
前者是一神教,如明尊教這等從西方傳入的,都是對立思想,非黑即白,是教徒那就是兄弟姐妹,若是不信教的,就全部是潛在的敵人,要麼榨取價值,要麼直接消滅。
後者就是滅佛,也不可行,即便是九五之尊,天下之主,也攔不住別人信仰什麼,朝廷的職責其實是在於引導。
稅收就是很好的引導嘛!
吳用其實早就準備好了,遲遲未動,是因為覺得時機沒有成熟,畢竟佛門無論是在民間,還是權貴富戶,都有著龐大的信仰,貿然動之,引發的風波不可估量。
「朝廷行事,要堂堂正正,師出有名,對於宗教同樣如此……」
李彥取出一封名單:「這是『佐命』滅明尊教後,傳來的邪教名單,你們看一看四位主教,當真是觸目驚心,佛門整頓已是勢在必行。」
兩人接過一看,時遷驚詫,吳用大喜:「金陵天禧寺願成大師,是明尊教的光明主教?」
html|sitemap|shenma-sitemap|shenma-sitemap-new|sitemap50000|map|map50000
0.0198s 3.7038MB